市环保部门负责人就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答记者问
阅读提示:天空湛蓝如洗,云朵洁白似玉。在过去的一周里,蓝天白云下的商丘,成为了今年以来最美的风景,一幅幅名为“商丘蓝”的图片迅速刷爆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交媒体。面对久违的蓝天白云,老百姓纷纷点赞,“又见商丘蓝,心情倍儿爽”。这正是市委、市政府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的明显成效。近日,本报记者就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采访了市环保部门负责人。
问:最近,“商丘蓝”引起热议,请您谈谈我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意义?
答: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系着人民福祉,直接关乎着民族未来。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意义,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第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审议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这充分表明已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我们不仅要让全市900万人民吃饱、穿暖,还要保证大家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努力改善环境质量。
第二,这是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其作为与脱贫攻坚、国企改革并列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这正是省委、省政府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核心意识的具体体现。省委书记谢伏瞻同志在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动员会上指出,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和潜在风险隐患,是最大的短板之一,到了必须痛下决心、铁腕整治的时候。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润儿同志强调,只要我们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下猛药、出硬招,就一定能改善空气质量,实现蓝天常在。
第三,这是商丘发展的现实需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转变,只有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打折扣,甚至会带来负面效果。从商丘发展来看,目前,我市大气环境虽然有所好转,但是还没有实现根本性改变,已成为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制约因素之一。我们必须树立担当意识,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大气污染防治这一重任。
第四,这是改善城市形象的难得机遇。社会的进步、产业的升级、城市面貌的改变都是要通过一定的措施,这次大气污染防治,正是我们发展的一次机遇。之所以说是机遇,就是通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可以使我们的城市设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面貌焕然一新,进而成为宜居宜业的城市,让广大群众共享城市美好生活。
问: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我市采取了哪些做法?
答:自今年4月份被国家环保部约谈后,商丘市委、市政府直面问题,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坚持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全域治理、全面防控,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思想高度重视。全省攻坚战动员会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天听取了解一次情况,两天作一次实地暗访调研。市委常委多次检查督导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暗访大气污染问题。市政府副市长先后30余次现场执法检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各县区主要负责人亲临一线指挥,分管副职亲自带队现场执法检查。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市政府拨出专款3700万元用于环保设备、道路清洗设备、空气质量监测设施购置,三区六县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用于购置道路冲洗设备;各类企业、建设公司累计投入9000多万,用于建设扬尘、非施工工地治理工作。
三是发挥专家作用。邀请中科院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自发、中科院安徽光学所副所长谢品华、省政府参事多可辛等5位专家到商丘实地考察、调研分析污染成因,找准症结,理清思路,坚定信心。7月15日,中科院安徽光学所移动雷达监测车到我市,帮助分析污染源,为精准治理大气污染提供技术支撑。中科院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将于近期到商帮助化验污染成因。
四是注重基层突破。实行市县乡村定人、定责、履责、问责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格局,把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由中心城区延伸到各县、产业集聚区、城乡结合部、重点乡镇(街道),充分发挥基层的积极性,以日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突出重点,联防联控,实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评价和统一考核。
五是群众理解支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在《商丘日报》、《京九晚报》和商丘电视台设立专栏,形成宣传声势。各县区、各乡镇(街道)全线动员,在群众中形成一波又一波的宣传攻势。我市广大城乡居民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认同感、认知感大大提升,理解支持政府采取的各项措施,主动参与大气污染防治。
问:据悉,市委、市政府制定落实了九项精准措施,具体有哪些?要实现哪些目标?
答:我们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商丘实际,出台关于打赢我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制订九项精准治理措施,多法并举,多管齐下,坚决遏制大气环境质量恶化态势。
第一,治理扬尘污染。加强建筑施工、道路施工、拆迁工程、土地整理等重点扬尘点源排查监管,突出抓好抑尘降尘措施落实,确保全方位监管、全过程治理、全领域落实,施工工地必须达到“六个百分之百”,切实减少扬尘污染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第二,治理工业大气污染。统筹推进“调、改、关、停”等综合措施,对工业企业没有实行达标排放的,立即实施停产治理;全面实现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有效减轻工业污染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第三,治理燃煤污染。加快推进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或拆除,全面实现燃煤锅炉达标排放,全面取缔劣质散煤销售点和禁燃区内的商业燃煤销售点,确保实现全市燃煤污染排放总量和燃煤消费总量双下降。
第四,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全面排查涉嫌排放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加强储油库、加油站、规模化餐饮场所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有效减少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
第五,治理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及机动车污染。全面加强车辆注销报废、限行禁行、财政补贴、检验管理,加快推进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加大非道路移动机械等高污染车辆治理力度,减少市区重型货车交通流量。
第六,治理秸秆禁烧。坚持疏堵结合、综合施策,重点抓好夏收秋收期间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网格化管理体系,打赢秸秆禁烧这场硬仗。
第七,治理环境卫生。健全卫生保洁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机械清扫率、道路清洗率,加大垃圾箱投放量。严格落实门前五包工作制度,坚决遏制乱倒垃圾现象。
第八,治理农业资源浪费。围绕节本增效、降低污染和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三大重点,推动农村耕作方式、生活方式、养殖方式转变,加快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
第九,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会商研判机制,科学开展重污染天气气象要素与空气质量发展趋势分析。根据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要求,及时组织启动从Ⅳ级到Ⅰ级逐级加严、相应级别的工业减排、机动车限行和禁燃禁放等应急减排措施。
我们通过实施九项精准措施,确保到2016年底,全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达到102微克/立方米以下,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达到72微克/立方米以下,全年优良天数达到195天以上。到2017年底,全市PM10年均浓度、PM2.5年均浓度和优良天数达到国家要求。
问:最近,有关部门对环保不达标的一些企业、门店进行了关停整顿,请问我们在执法监督过程中是如何做到依法依规的?
答: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根据省委、省政府“1+6+7”文件要求,始终坚持依法依规、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严格标准、强化服务,科学制定治理措施,全面提升综合治理水平,让蓝天更多,让群众满意。
一是坚持依法治理,强化企业治污减排主体责任,对偷排偷放、伪造监测数据和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依法严惩,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各种手段,统筹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是加大执法力度。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落实监管措施,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坚持零容忍、全覆盖,严厉打击大气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重处罚违法排污企业,对超标严重、拒不整治的坚决实行停产治理或关闭取缔。
三是严格履行职责。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认真落实 “放、管、服”要求,加大服务力度,推动建筑、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切实履行大气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帮助其尽快达到“六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加快工程施工进度。
问:针对个别群众反映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影响正常生活,您是如何回应群众这些关切的?
答:上面已经说到这个意思了,一方面,我们依法依规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做好服务工作,努力做到群众生产生活不因大气污染治理而受影响。
一是做好餐饮门店达标治理。对已经实施煤改气、安装使用油烟净化设施、达到环保要求的餐饮门店,跟踪服务,加强管理,规范出店经营,允许正常营业;对未达到整改标准的,坚持标准,依法依规限期整改到位。
二是积极推进各类市场等生活服务设施的改造和提升工作。在保证市场运营、满足群众需求的情况下,加快各类市场的改造提升和设施完善,为改善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加强加油(气)站的治理。加大对劣质加油站(点)治理力度。对达到环保标准或整改到位的加油(气)站,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油品保障,满足市场需求。
四是加快便民服务生活圈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5分钟至15分钟便民服务生活圈建设,切实方便群众生活、打造宜居城市。
五是加强督察督导。组织商务、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组成督察组,分时段到社区、居民区宣传政策、疏解情绪,加强引导指导。目前,我市群众生活所需的米、面、肉、蛋、奶、蔬菜、油、气等市场供应平稳,市民生产生活稳定。
问:如火如荼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氛围,大家已经有了深切的感受。那么,截至目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那些成效?
答:这段时间以来,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成了上下结合、部门联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大气污染防治各项措施一步步落到实处。截至7月28日,我市PM10浓度均值为每立方米82微克,PM2.5为每立方米56微克,环比6月份同期下降19.6%和3.4%。连日来,我市在全省省辖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中位次稳步提升。我感到有这样几个变化:
第一,环境质量发生了明显好转。自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动员会以来,我市按照精准、精细、精确治污的要求,制定治理措施,强化专项攻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久违的蓝天白云重现商丘。
第二,城市面貌持续改善。大气污染防治治理,是我们发展的一次机遇,随着攻坚战的不断深入,城市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一些往日拥堵、凌乱的街道,如今变得干净、整洁、宽敞;河边花红柳绿,城市建设高歌猛进,功能逐步完善。
第三,群众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蓝天白云”提升了商丘的城市形象,也给广大市民带来幸福感受,人民群众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的效果有了广泛的认同。不少群众反映,原来关着窗户都是一层土,现在出门一天鞋都不用擦,变化太大了。
第四,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市各界认识到保护大气环境关系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在全市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全民参与、自觉行动的氛围,汇聚起千百万人的行动,共同参与改善空气质量。“商丘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宝贵的财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第五,引领了商丘又好又快发展。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倒逼了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增强,经济增长质量发生可喜的变化。1—6月份,全市生产总值870.8亿元,同比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5%,居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7.9%,居全省第1位;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长59.7%,增速居全省第1位。
问:大家都很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大气污染防治成果如何保持,使之成为一种常态?
答:大气污染防治既是歼灭战,又是持久战,保持常态长效才是关键。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商丘的实施意见》,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好、城乡和谐宜居的美丽商丘。我们特别提出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乡村清洁工程、城市生态提升工程、林业生态提升工程等生态保护工程。
蓝天工程,就是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综合整治城市扬尘,建立统一协调、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区域预警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确保全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碧水工程,就是实施工业水污染物排放全过程总量控制,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推进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敏感区域综合治理。
乡村清洁工程,就是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敏感区域和大中型灌区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等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和模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城市生态提升工程,就是实施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加大公园绿地建设,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城中湖、滨河公园等城市水系景观,构建立体绿地生态网络,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林业生态提升工程,就是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加强河流、水库等周边沿线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沿线观光林带、生态湿地和农家休闲旅游产业带,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提升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请问您是如何理解的?
答: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全力以赴实现人民群众对蓝天碧水的渴望,千方百计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的关切,坚决做到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不动摇、一手抓促发展保民生不松懈,切实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